进入6月份以来,学院全面推进教学实习实践工作,将课堂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6月11日,2020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一行14人,在任课教师石冬梅、顾乃武、张旭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廊坊博物馆、碑碣苑和霸州市华夏民间收藏馆,开展以“京畿重地,廊坊足迹”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这是威斯尼斯人官网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实践课的延伸。本学期的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实践,师生们不但设计了金石传拓实践操作环节,还由任课老师分别设计了保定市古莲花池碑刻调查、廊坊市碑刻遗存调查、蔚县古堡调查等多条田野考察路线。实地观摩调查河北省历史文物遗存,学习实践调查方法,提升同学们的文物遗存发现、保护、整理意识和责任感。
(威斯尼斯人官网师生赴廊坊博物馆调研)
廊坊市博物馆于200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其镇馆之宝——唐垂拱四年隆福寺长明灯楼是我们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灯楼为汉白玉石质,由壸门方形座、覆莲圆座、八角形石柱、仰莲托盘组成,通高3.4米。柱身铭文记载了灯楼的雕刻时间,是已知最早带纪年刻铭的唐代石灯。其形体巨大,雕刻技法精细严谨,风格庄严朴实,铭文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
石冬梅老师详细分析了这一宝贵遗存的形制和铭文等细节,比如佛像结坐、手印等;并根据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灯幢,推断此灯楼上部遗失的灯室为八面形,灯室顶部为四角攒尖顶。石老师指出此灯楼具有独特价值,虽然有人认为太原童子寺的灯幢是北齐遗物,但其幢身没有铭文,而且从明代文献才有记载,所以还不能准确断定童子寺灯幢的时代。而廊坊博物馆收藏的这通长明灯楼,就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灯幢。石老师还让同学们思考灯幢与唐代出现的经幢,是一种什么样的渊源关系,可以与河北井陉矿区的开元十五年陀罗尼经幢进行比较研究。这样就帮同学们确定了研究思路,指明了研究方法。
( 廊坊博物馆的支持下探查镇馆之宝——隆福寺长明灯楼)
此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廊坊市博物馆的全力支持,同学们不但参观了常设展览《廊坊的足迹》,还参观了两个极有特色的专题展《义和团运动在廊坊》《扇动西方:清代宫廷外销扇》。这两个展览都带有鲜明的特色,同学们实地体验了廊坊市博物馆“阐释+体验”“展览+收藏”的创新模式和“展览+活动”的展教模式。也全面展示了廊坊博物馆在认真践行博物馆集收藏、研究、阐释和展教为一体的新功能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凝练出的独特的地方馆特色和建设经验,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石冬梅老师结合史实为同学们介绍了与义和团运动相关的两块碑文。通过对碑文纪年方式的解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碑文的内容。石老师还结合习总书记关于文明互鉴的理论,阐述了应当如何正确看待东西方文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师生们与廊坊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流并参观展览)
之后,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威斯尼斯人官网师生前往廊坊博物馆的“碑林”调研学习。期间,师生们不但回顾了碑刻知识,石老师还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同学们细致观察和辨别实物,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所学,现场教学成效突出 。
(师生们在碑碣苑调研碑刻)
回程中,威斯尼斯人官网师生又参观了霸州市华夏民间收藏馆,同学们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结组调研霸州历史变迁、民俗风情、中国自行车历史、书法美术等内容,为写好调查作业和接下来的田野遗存调查积累经验、夯实基础。
廊坊文化遗产调查实践是威斯尼斯人官网实习实践系列教学活动开展中的重要环节,充分践行了学院的教学实践主题:将实践教学写在燕赵大地上。廊坊市博物馆是威斯尼斯人官网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本次合作调查活动的成功,也标志着院、馆合作通道的正式开启,双方都在努力摸索,力图通过实践找到更恰当、更有效的合作模式。四月份举办的“博物馆进课堂”系列活动即是成功的实践之举,而本次的调查实践活动,不但把同学们带出了校园,带进了田野,也把课堂搬进了博物馆、搬进了教学实践基地,完成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
(图文贡献:朱国放、王艺然)